浏览器是我们浏览网页的必备工具,它们将互联网上的形形色色的网页呈现在我们面前。不过,各种浏览器之间的门派以及它们之间交错复杂的历史渊源,却并不为多数人所知。

通过阅读完这一部分,你也许可以找到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。


浏览器是我们「网上冲浪」必备工具。当你访问一个网站,比如说 https://missing.criwits.top/,这个网站的内容就顺着网线和 Wi-Fi 传输到了你的设备(手机或电脑或其他)上。浏览器所做的事情,就是将这些内容按它们所设计的样子「排版」或者说「呈现」,使其能完整、正确地展现在你的屏幕上。同时,浏览器还负责与你进行交互:假如你点了一下这个网站上的某个按钮,浏览器就要去「理解」你的点击动作,并执行相应的功能。

Untitled

正如做数学题有人做得快有人做得慢,「排版」同一个网页,有的浏览器排得又快又好,有的则要花费更长的时间。浏览器之间的最直观区别,就体现在同一网络下打开网页的不同速度上。当然,不同的浏览器也有自己的特色,有的可以帮忙屏蔽一些广告,有的可以帮你记忆各种密码,有的能与「某某电脑管家」联动来保障安全,有的则只被用来下载其他浏览器。「IE 浏览器」「火狐浏览器」「谷歌浏览器」「360 极速浏览器」「QQ 浏览器」……这些名字或许你早已有所耳闻,但它们究竟孰优孰劣,可能还需要深入了解才能知晓。

浏览器界的「血雨腥风」

在讨论浏览器之前,我们可以先侃一侃「浏览器战争史」。

第一次浏览器大战

—— 网景和微软两大巨人的单打独斗

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到 30 年前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互联网刚刚进入民用领域,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早期网络浏览器,它们的出现拉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「战争」的序幕。

这些早期网络浏览器的作者中,有一个叫马克·安德森的人比较有商业头脑——他嗅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。1994 年,他和自己的伙伴成立了「网景通讯」公司,并推出了一款商业化的浏览器软件——「网景浏览器」。网景浏览器以「共享软件」的方式运作——即软件本身需要交钱购买,但是可以先免费试用。由于网景浏览器相比竞品(虽说那时本来也没什么竞品)更加实用、稳定,网景很快统领了浏览器的市场,并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的「绝对标准」。下图是网景公司的 logo。

Untitled

微软见网景在互联网领域如鱼得水赚了大钱,心里很不是滋味,于是也想在浏览器领域分一杯羹。1995 年,微软发布了「Internet Explorer」,它简写来就是「IE」。IE 在一开始并没有取得什么竞争上的优势——一开始,它不如网景浏览器稳定,有着更多的安全漏洞并更容易死机。但到了 1997 年,微软发布 IE 4.0,这个版本的 IE 做了几件大事:一是 它变成了 Windows 系统中的一部分(捆绑安装),二是它终于做得比网景更好了。自此之后,IE 迅雷不及掩耳地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。到了 1998 年,网景被 AOL 公司收购,原来的浏览器开发团队也解散了。下面是 IE 4.0 的软件界面: